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专题
 Print

“艳华高树,玉凝冰心”——艺术大家祝大年

中国,有两种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一个是壁画、另一个,则是陶瓷。说到这两种艺术,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永远也绕不过去的。他,就是祝大年。序言里的独白见其文,如见其人,让我们先看一段祝大年先生写的文字:我...

 2021-07-27
view all

十年“纸痴”黄宏健:“复活”开化纸 千年古纸走向世界

中新网衢州6月28日电(张斌 汪旭莹)走进一家白墙青瓦的僻静院落,淡淡的纸浆气味扑面而来。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民建会员——开化纸技艺传承人黄宏健正拿着刚造出的新纸样反复端详,认真地对比纤维与纸性。...

 2021-06-28
view all

宋庄是艺术的坟墓?

毫无疑问,今日宋庄不再是艺术家的栖居地,而是活埋艺术弱势群体的“坟墓”。首先,宋庄不再是圆明园时代的迁徙地,时间使一切面目全非,宋庄不再是温普林所夸耀那样“理想主义的时代,解放思想的历程,青春激荡的岁...

 2021-05-15
view all

日本人画的中国历史地图:到底有多少是客观的?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历朝历代的地图均采用的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该地图集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地图中的权威,甚至成为部分读者判定中国古代王朝疆域的依据之一。然而,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

 2021-04-13
view all

贺兰山岩画: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岩画,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出现,是古代先民利用石器、金属器或矿物质颜料在岩石上制作的图案作品。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岩画被称为“人类童年的语言”。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岩画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得到了充分体...

 2021-02-10
view all

尼雅湖痕与人文变迁

编者按:2019年6月,中国探险协会理事王方辰随中国探险协会新疆和田探险体验团考察尼雅古城,记录到大量湖相沉积层以及生态系统整体退化的痕迹,还见到为数不多的人骨遗骸,并根据尼雅遗址现场考察绘制了尼雅文...

 2020-07-30
view all

千年古墓群竟成全国网红打卡地

4月8日,考古人员在河北广宗县发现四座古墓,经初步判定为宋朝初期古墓,消息传开后,挖掘现场挤进了上千人围观,还有约200名主播在现场开直播,有人甚至专程从外地赶过来。“关注主播不迷路,主播带你看古墓”...

 2020-07-21
view all

268位摄影师、356幅作品:记录抗疫感人瞬间

生死交锋、八方驰援、全民防控、别样生活、复工复产……这些关键词反映了2020年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出...

 2020-07-21
view all

谢稚柳夫人、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当代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先生于2020年6月26日凌晨三点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陈佩秋陈佩秋,女,1922年2月出生,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陈佩秋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020-07-02
view all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