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大讲堂
 Print

张季直——作为现代立国者的张謇

关于张謇这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学界谈论众多,几乎毫无争议地把他定位为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中国现代工商经济的开拓者,以及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等,这些当然是张謇先生的经世事功,在百年前的中国、古今之变的社会大转型中,居功甚伟,无出其右。在此笔者并不准备赘述上述众口一辞的褒扬之语,笔者更愿意换一个视角,从近现代中国立宪史的视角,从一百多年前中国发生的那场举世瞩目的古今之变的国家转型的视角,审视张...
 2019-06-30
view all

钱穆:面对民族危机,只重眼前运势而忽略大局,反而无法掌握命运

【导读】中国人常讲气数和命运,这两个观念,在钱穆先生看来,并非简单的世俗迷信,而具有深刻的天人思想基础。钱穆先生分析了中国人的“气运观”,进而推论中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他认为,若论命,中华民族显然是一长生好命,后福无穷。若论运,则五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大变,这最近一百年来,我们遭遇了一步大厄运,此厄运则交在中西两大文化之相冲相克上。但运在遭遇,命则在格局。中华民族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大格局。面对当前...
 2019-06-21
view all

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三大逻辑

易劳逸(Lioyd E.Eastman),著名汉学家。曾师从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1907-1991)研究中国史,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他对中国研究的杰出贡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89年曾授予他“大学资深学者”荣誉。代表作有《家族、土地与祖先》《毁灭的种子》《流产的革命》《国民党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蓝衣社》等。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社会关系内容方面显著不同,西方人因此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
 2019-06-14
view all

风雨过云楼

过云楼是一座私家藏书楼,历经顾家几代人的努力,名重江南,闻名遐迩。如今,顾家还在,过云楼也还在,藏书不在。“过云楼”是一座私家藏书楼,位于今天江苏省苏州市铁瓶巷宅内,由清朝官员顾文彬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经过顾家几代人的努力,过云楼所藏的历代书画碑帖精品、古籍珍秘善本、佳椠名钞等名重江南,闻名遐迩。20世纪50年代顾家宅院及过云楼所在的铁瓶巷顾文彬认爲“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
 2019-06-07
view all

乐黛云:关于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几点思考

这是我八十一岁的第一次讲座,80岁以后就觉得自由多了,不用考虑升职,人家怎么评论你,舆论怎么样,都可以忽略不记,就敢讲自己愿意讲的话,真的可以自由。  引子  这是我八十一岁的第一次讲座,80岁以后就觉得自由多了,不用考虑升职,人家怎么评论你,舆论怎么样,都可以忽略不记,就敢讲自己愿意讲的话,真的可以自由。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越接近死亡,话越真诚,越...
 2019-05-30
view all

中国人和美国人“共享的历史”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国际史”三部曲:《中国与大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英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2008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战中的华工》(哈佛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其英文版,201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文版)中外学术界在研究中美关系史时,一直强调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
 2019-05-30
view all

余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又有新证——尝试开辟新的证据源

余辉1959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兼)。关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以下简称《千》卷)的研究,光局限于文本证据(如蔡京题文)是不够的,还必须开辟新的证据源,如修复蔡题的痕迹、《千》卷的材质及其造型对北宋器物装饰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深入研究的重要物证。笔者从不同来源的多个证据,再次得出的结论是:王希孟和《千》卷在北...
 2019-05-30
view all

梁漱溟: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我到北大任教的经过我到北京大学任教,始于一九一七年下学期,而受聘则在其前一年蔡先生初接任北大校长之时。蔡先生之知我,是因看到那年 (一九一六年)六、七、八月上海《东方杂志》上连载我写的《究元决疑论》一篇长文。文中妄以近世西洋学说阐扬印度佛家理论,今日看来实无足取,而当时却曾见赏于许多人。记得蔡先生和陈独秀先生(新任文科学长相当于后来之文学院长),以印度哲学讲席相属之时,我本不敢应承的。我说:我只不...
 2019-05-13
view all

她把敦煌的千年之美,讲的如此明白易懂!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演讲者:樊锦诗我给大家说明一下,因为我不想把好的地方漏了,所以我写了个稿子,但是我也不是念稿子,我是有时候可能会看看稿子,好不好?(观众:好)我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由来?在公元366年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叫乐僔,他从中原云游到了现在敦煌鸣沙山的东麓,他往东一看,金光万道,他一想这是个好地方,他所在背后是个鸣沙山,鸣沙山对面是三危山。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流叫宕泉,这个...
 2019-04-27
view all

不该被忘却的中美文化使者——美国汉学家贾德纳及其中文藏书

近年来对海外汉学或“中国学”研究的热潮中,有一位时被提及,却尚缺专题论述的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先驱人物,这就是著名哈佛学者查尔斯·西德尼·贾德纳(CharlesSidneyGardner,1900—1966)。贾德纳先生不仅是一位勤勉的中国史专家和目录学家,而且和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有着不解之“书缘”。他一生挚爱中国文化和典籍,拥有丰富的个人图书藏品,在晚年他将其全部捐赠给了布朗大学,共三万五千多册...
 2019-04-19
view all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