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中心 > 新聞快訊
 Print

江蘇興化發現距今約7000年的新石器遺址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蔣芳、邱冰清)記者從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江蘇新發現一處距今約7000年的新石器遺址。該遺址總面積逾8萬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骨器和木器,是江淮東部地區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草堰港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受訪者供圖)

  

       草堰港遺址位于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草王村東顔家圩北側,東南距興化市18公裏。遺址所在區域爲江淮東部裏下河腹地,地勢低窪、河湖密布,海拔不足2米,原爲蘆葦、水草遍布的湖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圍湖改田造塘,形成大面積成片魚塘,遺址上全爲魚塘、水渠,整個遺址位于水面之下。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南京博物院、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2月開始對遺址展開考古發掘工作。

  記者在考古發掘現場看到,出土文物中的陶器以釜爲主,器形繁多;動物遺存種類主要有陸生的鹿科、豬、牛、狗及各類鳥禽,以及大量的蚌類、蚬、螺、牡蛎等;植物遺存主要爲芡實、菱角、水稻,其中芡實最多,體現出飲食結構的豐富和狩獵采集爲主的生業經濟模式。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草堰港遺址考古發掘領隊甘恢元介紹,本次出土大量骨器、木器,在同時期的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并不多見。其中,骨器類造型多樣,有靴形器、骨镞、骨镖、骨匕、骨闆、骨簪、骨針、骨笛、骨哨等,大多制作精美,通體打磨。木器包括鑽木取火器、紡輪、浮漂等。“骨針是用來縫衣的,骨耜則是用來翻土的,這體現了先民們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

  其中,距今約7000年的鑽木取火器和六孔骨笛引人關注。鑽木取火器上能看到鑽孔,以及被火灼燒的痕迹。六孔骨笛則是半成品。專家表示,這些出土遺存不僅展現先民們的生活方式,也展現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注:本文轉載自新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