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专题
 Print

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手稿、书画、戏衣里的“梅艺今辉”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7月23日,“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幕。展览遴选出200余件与梅兰芳密切相关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全方位展现梅兰芳的艺术生涯。

展览分为“序言”“一代宗师”“文化使者”“情怀担当”“使命新生”“念念不忘”六个板块,展陈各类文物,并设计互动环节,观众站在展柜前指定位置可收听到梅兰芳戏剧的选段,展览中也复原了梅兰芳的书房、梅兰芳表演的戏台等等。

梅兰芳展览现场

梅兰芳展览现场

梅兰芳展览现场

梅兰芳展览现场

戏曲界一代大师的成长

梅兰芳的童年在风雨飘摇的清末度过。他3岁丧父,14岁丧母,很早就开始分担赡养家族的重担,在这个本分忠厚的伶人家庭里,祖母慈祥贤德,教导他正直勤俭;伯父梅雨田是一代胡琴圣手,指导他循序渐进地掌握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功。

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他是四代京剧梨园世家的创始人。

《同光十三绝》画像(摹本)左三为梅巧玲饰演的萧太后

《同光十三绝》画像(摹本)左三为梅巧玲饰演的萧太后

梅巧玲手书“知我斯人”隶书对联

梅巧玲手书“知我斯人”隶书对联

《梨园影事》该书记载了梅氏三代的相关资料,其中印有梅兰芳父亲梅竹芬便装照一幅

《梨园影事》该书记载了梅氏三代的相关资料,其中印有梅兰芳父亲梅竹芬便装照一幅

《昇平署外学花名》其中有记载有进入清宫表演的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

《昇平署外学花名》其中有记载有进入清宫表演的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

梅兰芳成长于大变动的时代,戏曲随着时代更迭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他按照梨园惯例走上艺术道路,8岁师从吴菱仙等人学戏,10岁首次登台,13岁正式搭班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边学边演,刻苦自立。

梅兰芳幼年在唱做、腰腿、把子、跷功等方面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幼功扎实,因此他后来的戏路宽广,能够突破青衣和花旦的界限,创造新的表演风格,并且在老年仍能活跃于舞台,进行新的创造。

广德楼三月初八戏单 1909 年 该戏单为宣统元年(1909)印行,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梅兰芳演出戏单,其时梅兰芳搭班“喜连成”演出,尚不满 15 岁。

广德楼三月初八戏单 1909 年 该戏单为宣统元年(1909)印行,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梅兰芳演出戏单,其时梅兰芳搭班“喜连成”演出,尚不满 15 岁。

梅兰芳《断桥》定妆照

梅兰芳《断桥》定妆照

1912年至1932年的20年,是梅兰芳艺术成长的最重要时期。他从密集创作时装新戏、古装新戏的经验中,探求新的表现形式,努力发挥自己的天赋,逐步强化个人表演风格,深入细致塑造人物形象的阶段,由此形成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

丹桂第一台十一月十九日戏单 1913 这是梅兰芳首次赴沪演出

丹桂第一台十一月十九日戏单 1913 这是梅兰芳首次赴沪演出

这二十年间,梅兰芳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还藏有梅兰芳的多件戏衣。

《游园惊梦》戏衣 《游园惊梦》是梅兰芳的招牌戏和代表作,一直演出到晚年

《游园惊梦》戏衣 《游园惊梦》是梅兰芳的招牌戏和代表作,一直演出到晚年

梅兰芳《游园惊梦》剧装照

梅兰芳《游园惊梦》剧装照

《太真外传》也是梅兰芳创排的古装新戏之一,由齐如山、李释戡等编写。全剧共分四本,1925年上演头、一本,1926年上演三、四本。该戏皇皇巨制,机关布景流光溢彩,创制新腔曲尽其妙。该戏主要演员有梅兰芳(饰杨玉环)、王凤卿(饰唐明皇)、姜妙香(饰高力士)、姚玉芙(饰念奴)、萧长华(饰杨国忠)、侯喜瑞(饰安禄山),演出阵容强大,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

《太真外传》戏衣

《太真外传》戏衣

《太真外传》之后,梅兰芳不再创作时尚的新戏,转而以改编创演古装戏为主,《霸王别姬》《宇宙锋》《凤还巢》等作品更成为梅兰芳的经典名剧。梅兰芳在广阔的中外艺术视野中,不断地学习吸收,融会贯通,并且将中国京剧艺术及古典戏曲精神传播到了东西方世界,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梅派表演美学不断地被世人所叹赏,在中西戏剧的对照中,成为中国戏曲美学的典型代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传播戏曲文化的使者

20世纪上半叶,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的演出实践掀起了戏曲对外传播和交流的高潮,引起世界戏剧界、文艺界对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艺术的广泛评论和多元认知,而梅兰芳也从交流与反馈中,不断认识戏曲艺术传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梅兰芳作为文化使者,赴朝鲜、日本等国演出,在多次国际交流中展示戏曲所承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声音。

《梅兰芳游美评论集》剪报20世纪30年代

《梅兰芳游美评论集》剪报20世纪30年代

梅兰芳和卓别林合影

梅兰芳和卓别林合影

梅兰芳赴美演出戏台(模拟)

梅兰芳赴美演出戏台(模拟)

1919年、1924年梅兰芳两度访日,1930年前往美国访问演出乘船往返时均途经日本,也成为一次非正式的访问。梅兰芳前两次的东瀛之行不仅凭借中国戏曲的魅力征服了日本民众,而且与一些日本艺术家结下了深厚友谊。京剧不仅在东方邻邦找到了知音,还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日本传统戏剧界许多思考和启示。1956年,梅兰芳率领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

赴日演出照片册

赴日演出照片册

《朝日画报》刊登梅兰芳的剧照

《朝日画报》刊登梅兰芳的剧照

梅兰芳的中外文化交流既传播了中国京剧的艺术丰采,也弘扬了戏曲传统的文化精神。他一生用戏曲之美面对世界的审视和观照,更用舞台艺术的创造展示了戏曲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智慧。

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艰险之际,梅兰芳也敢于担当,坚持抗争,排演了鼓舞人心的《抗金兵》和体现国仇家恨的《生死恨》。

梅兰芳初校《抗金兵》

梅兰芳初校《抗金兵》

《生死恨》谱

《生死恨》谱

梅兰芳还蓄须明志,拒绝给侵略者演出;避居上海、香港等地,靠卖画补贴日常用度,体现出坚贞不移的民族气节。

“蓄须明志”照

“蓄须明志”照

有情怀担当的人民艺术家

梅兰芳虽出身于旧社会的梨园行,但是丝毫没有保守、悭吝的旧习气,一生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地参与各类义演,在赈灾、募捐和慰问活动中,秉持仁义忠厚之心,奉行艺术“为人”宗旨,赢得了梨园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世纪初期兴起的“整理保存国故”运动,在当时各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梅兰芳无疑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留心于传统戏曲及表演艺术资料的保存,将许多精美的古代艺术文物悉心收藏,为当下的文化研究留下了丰富的珍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生将自己的珍贵艺术收藏贡献给了国家,据统计,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等单位收藏的梅兰芳相关藏品达四万余件(套)。展览中也展出了梅兰芳捐赠的珍贵戏衣、乐器及古籍等。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捐赠的各类文物

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他创造了多样个性鲜明、端庄雅秀的舞台艺术形象,娇俏柔媚的少女,英勇飒爽的女英雄,清灵飘逸的神女,含悲装疯的宦门小姐,抑郁醉酒的深宫贵妃等等,各具情态,各有丰采。这些人物给人以难忘的美感,令观众深印心扉,挥之不去。梅兰芳一生演绎的角色与其自身的人格风范交相叠映,形成独具个性特征的梅派艺术,他对角色不断地琢磨升华,追求高度洗练、中正平和的分寸感,在表演艺术实践中展现出清醒、自觉的自我风格建构。

梅兰芳与家人

梅兰芳与家人

梅兰芳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肩负文化使命的人民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初,他回到北京,定居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在这里见证了从旧社会奔向新中国的社会变迁,更迎来人生与艺术的“新生”。随着全国戏曲改革工作的筹备和推进,梅兰芳和他的艺术同行,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中,排演了众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将优秀的戏曲经典带到了全国各地。

1951年3月,为筹备建立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梅兰芳请毛泽东主席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同时题写“中国戏曲研究院”院名。同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梅兰芳受命担任院长;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前身)成立,梅兰芳担任首任院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系列活动还包括座谈会、梅派经典剧目系列演出、梅派名家汇演、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展览、文化讲座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0月23日。

开幕式现场,京剧梅派艺术传人,台湾传统戏曲表演团体国光剧团首席艺术家魏海敏、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霄和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胡文阁分别演出了《贵妃醉酒》选段、《天女散花》选段和《穆桂英挂帅》选段。北京京剧院乐队伴奏,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和泰州梅兰芳京剧团参与演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注: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