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 (韦衍行)5月5日下午,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始创于1990年,旨在集中展示过去一年中国考古最新成果,呈现中国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术。今年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第30个年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评选采用网络会议的方式举行评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文物考古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据统计,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考古发掘项目共计1096项,年度考古发掘项目首次超过1000项,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入围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20个项目便从这一千余项中产生,包括了早期人类、文明进程、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等多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已经设立了“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并批复了夏文化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等项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深化了我们对于一个学术领域的认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线索和需要持续关注的研究方向,“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指导、协调各考古单位加强学术科研,以考古实证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科学地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录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王社江
疥疙洞遗址地层堆积(西-东)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由于遗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8-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27㎡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遗迹,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对研究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体质特征、栖居方式、行为方式、石器工业面貌、文化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环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发掘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李有骞
2019年墓葬出土玉器情况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2015-2017年和201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连续发掘,总揭露面积1,600平方米,确认五支不同时期新的文化遗存,发现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此次考古发现极大地深化了对小南山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为研究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形制演变和文化序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玉玦等大量玉器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玉文化的起源和传播又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项目负责人:孙周勇
皇城台工作区域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已经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连续九年的系统考古工作表明,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处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石峁遗址考古成果不断刷新着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高度。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秦岭、曹艳朋
城址布局图
平粮台城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庄村西,是4000年前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实证。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作为豫东地区的区域社会中心,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戴向明
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遗址呈现出一种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作坊形态,为深入探索早期冶铜手工业技术及生产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发现的冶铜遗迹与遗物,是中原地区时代早、规模大的冶铜手工业遗存,填补了中国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国科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出土戈壁料
旱峡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后山。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2019年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清理房址、矿坑、岗哨等12处,其中地面石砌房址1座、半地穴式房址5座。早期为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碳十四测年为距今4000至3700年,晚期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早于径保尔草场玉矿骟马文化遗存。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甘肃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很早就进入到甘肃以东及周边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
项目负责人:郭长江
(曾夫人渔)铜礼器组合照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与近年发掘的文峰塔墓地均属于义地岗墓群,是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贵族墓群。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级贵族墓和低等级贵族墓可分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为东西向。枣树林墓地弥补了春秋中期曾国的缺环,构建了中国周代封国中以考古发掘最完整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构建江汉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标尺,在曾国乃至两周考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田小红
子城内西北部居址(自南向北)
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附近的丘陵地带。古城建在崖体上,北高南低,起伏较大。部分地表还可见裸露的岩石。其平面近似长方形,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王鹏
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分布于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可以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这个时期吐蕃已经占领了青海地区。吐蕃统治时期丰厚的财富积累和文明发展高度,以及唐朝和中亚地区源源不断的文化输入,对于青海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该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孙键、崔勇
2019年船货清理完成再后期处理去掉支护沉箱和船体的钢梁、钢管后的正摄影像
“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在考古发掘技术方法上,比以往水下考古有更多难度也有了更多创新,发现文物的规模更大,也更为重要。它也是中国海域目前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古代沉船。其船体保存情况良好,现已发掘出土文物多达14万件以上。“南海I号”的发现及打捞发掘工作前后历经近三十年,也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再到成熟壮大的水下考古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