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快讯
 Print

揪心!凉山大火危及博物馆和文保单位,情况未卜!



吞噬了19名灭火英雄的四川凉山大火,仍在肆虐!


据31日晚最新消息,大火蔓延并威胁到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和西昌光福寺,博物馆内有大量文物资料,光福寺除了寺庙建筑,还有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昌地震碑林的100多块文物碑刻。


昨晚已经组织光福寺内人员撤离,并转移博物馆内文物资料。但经过一夜大火,文物保存情况如何,还没有最新消息。


希望一切安好!




3月31日17时30分左右,四川省凉山州泸山山顶火势复燃,威胁到半山腰的光福寺。武警官兵转移在山上的群众,帮助转移寺里的贵重物资。有消息称,复燃的大火逼近距离光福寺不远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3月31日晚上9点50分,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今天下午开始转运文物,现在正在帮忙清点,“现在很忙。”

3月31日晚上10点多,西昌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收到关于山火复燃的最新情况通报,下午6点多山火复燃后,消防已经做了预降温处理,复燃点附近的光福寺、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人员已经组织撤离了。


光福寺


火光中的光福寺


光福寺,原名“大佛寺”,是泸山宗教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气势最恢宏,香火最兴旺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唐天佑年间,距今约1100年,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落依山势分七级建造,由天王殿、望海楼、观音殿、大雄殿、蒙段祠、三圣殿组成。


寺内有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地震碑林,十大“巴蜀树王”排名第四的古汉柏,粗壮的古树搭配细嫩的粉樱,相互映衬间竟别有一番雅趣。


西昌地震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位于西昌市南泸山光福寺内,共有石碑100余通。历史上,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被称为中国四大碑林。



石碑上记有西昌、冕宁、甘洛、宁南等历史上发生几次大地震的情况,详细记载了明嘉靖15年(1536年)、清雍正10年(1732年)、清道光30年(1850年)西昌地区3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及人畜伤亡、建筑破坏的情况。

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斯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部震区之一,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这碑林为我们研究强震是否在同一地点重复、发震周期、内在规律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不仅可与历史文献相对照,并可补其不足,实为我国之罕见。



西昌地震碑林详细记载了明代嘉靖、清代雍正、道光年间的三次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以及受灾情况,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泸山碑记》碑 局部 于四川西昌地震碑林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泸山风景区中部,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风格的建筑,它背依青山,面临邛海。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这是当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整个建筑群根据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而设计。

各陈列厅内从纵向和横切面用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对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佐证价值。翔实而丰富的内容令中外专家和学者观后惊叹不已、赞不绝口,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博物馆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命名为“凉山之鹰”。该馆主要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整个建筑具有彝族风格。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自建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部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前往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博物馆陈列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三大部分: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伟大的民主改革。设有8个陈列“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学者观赏后所留下的迹”。








(转自文博圈)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