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別集集成》是以曆史人物為單元,輯錄其著述和散見文字,製作為別集類型的大型文化整理再造工程。
曆史人物多有文字流傳,曆代編有詩集、文集或詩文集。按“四部”說,經部作者集如《孟子》《毛詩》等;子部作者集如《墨子》《孫子》等;史部作者集如《班固集》《司馬文正公集》等;集部作者集如《杜工部集》《柳河東集》等。
“別集”原為集部稱謂,如《四庫全書》,即以“詩集”、“文集”的合集“詩文集”為“別集”。《中華別集集成》擬打破《四庫全書》稱謂體例,把“四部”作者所有文字輯錄總彙均稱為“別集”。
由於文明傳承的技術原因,古代作者存留文字不一,其中散佚者居多。因此曆來又不乏“輯佚”者,如清人黃奭輯《漢學堂叢書》,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等。
《中華別集集成》是在曆代“詩文集”和“輯佚集”基礎上,更向縱深鉤沉,試圖將先秦至清末數千年間曆史人物之所有的文字,輯錄為作者《別集》的彙編。
如《孔子集》,除搜集《論語》一萬六千字外,另於各類文獻中輯錄十五萬字或屬孔子的言論著述。又如《乾隆集》,除搜集《清高宗詩文集》五百萬字外,另於各類文獻中輯錄八百餘萬字或屬乾隆的言論著述。
曆史文獻真偽共存,故世有“辨偽學”之說。然世所辨者,往往真偽難辨——或將偽作真,或將真作偽,故本課題所輯錄之《中華別集集成》以求全為目的,不做文獻真偽之辨。事實上,也可以理解為:《中華別集集成》在輯錄“別集”的同時,也為現代“辨偽學”提供了用以“辨偽”的近乎完整的單元文獻資源。
傳世古籍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思想,是具有民族靈魂性質的文化瑰寶。係統整理古籍文獻,是傳承與建設中華文化與文明、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文化戰略工程。《中華別集集成》就是古籍整理的一項浩大工程。它是繼《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之後的又一次古籍文獻整合式彙編,具有巨大的文獻傳世價值和學術積累價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為海內外學人提供最為翔實的曆史人物思想文化數據,最為豐富的原始記錄文獻,最大限度的檢索方便,是為《中華別集集成》工程之初衷。
《永樂大典》區別“用韻以統字係事”,是以漢字為單元分類輯錄的類書;《四庫全書》區別“經史子集”四部,是以著作為單元分類輯錄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區別“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是以專題為單元分類輯錄的類書。與曆史上三部大類書不同,《中華別集集成》區別“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之人物,為傳統中國儒法釋道等百家人物之總彙,經史子集等四部詩文之整合,是以作者為單元分類輯錄的叢書。
《中華別集集成》的文獻學意義特別突出,她將極大地還原各類曆史人物的原生態思想,解決曆史上多處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疑點,顛覆曆史上眾多人物的思想定論。
《中華別集集成》將從中國曆史上留名的三十六萬人群中篩選知名人物三萬餘人,引證書目六萬多種,總字數超過十億字,為有史以來傳統中國之最大叢書編纂工程,其規模超過三點七億字的《永樂大典》和九點九億字的《四庫全書》,以及一點六億字的《古今圖書集成》。
《中華別集集成》現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彙編為一千部書稿,總字數超過三億字。此部分可以進入出版階段進行編校。此課題將納入中國文化基金會的規劃,也是基金會重點扶持的項目,屆時力邀兩岸四地文獻專家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