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化专题
 Print

北京艺术区的生存大战




艺术与现实之间永远都是一部科幻电影,会发生什么,从来超乎想像。


艺术是理想国,而现实却不是乌托邦。


——施晗

今年的暑期来了,太热,热得有历史感!每一年关于北京各处艺术区时不时传来解散的消息,环铁艺术区、罗马湖艺术区的腾退、拆迁事件牵动着每一位相关艺术家的心,让艺术家比平日多了些许燥热。


回顾这些年,北京艺术家工作室从2009年至今一直处于动荡飘摇的状态,前几年的索家村艺术区、孙河艺术区、奶子房艺术区、008国际艺术区、创意正阳艺术区、长店95号艺术区、蟹岛西艺术区、东营艺术区、北皋艺术区、黑桥艺术区等等相继消失。



北京这几年来,艺术园区被拆迁的数目多了去了,几乎是出现一家拆一家,而且照此趋势,必然要拆光为止。


荒野上草根飘零,纵有一夜春风拂过,也很难恢复往日的荣光。北京艺术区的生存大战,艺术园区数量锐减,埋没掉的是众多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民间艺术家。



艺术区为何经常遭到覆灭式的打击?一不小心就在乡镇土地开发的浪潮中被打得小船翻沉?有一篇文章的观点,说的其实还很到位:艺术区没落正因拒绝市场经济。直白的说,就是艺术区不产生经济效益,缺乏金钱的输入,就被市场经济的开发打击掉。



这正如798园区的当代画廊越来越少,餐馆、咖啡店和工艺品作坊越来越多。没错,纯艺术生存,从来就不是高大上的美事,缺乏现代市场经济营养的灌溉,经不住风吹浪打。



由乡政府主导和开发商主导的艺术园区里的致命缺陷自不必多言,乡政府出租土地和开发商为了套取丰厚资金,本意非为了艺术的生存,现在土地金贵,房价倍涨,这些权柄在握的集团自然对待艺术项目,弃之如敝履,火速追回原先低价售出的地皮,再肆开发。


依赖艺术园区搞创作的艺术家们,不得不来一次又一次的荒野式迁徙。从“圆明园”到四八间房,到索家村,到环铁、草场地、黑桥,到宋庄、李庄,甚至更远,一不小心就出了北京。



但这从来不是政府关心的项目,也无关心之必要,政府关心的是北京人口的流动问题。土地开发与使用,人口的迁徙,从来就是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艺术这种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自然排到一边,有空再说。


北京城打造文化艺术名片,要的是拿得出手的“大师”“名宿”,要的是能上台面的国粹菁英,哪顾得底下一片民间艺人和工匠的生存状态。那些身怀艺术梦想的学徒们,不成名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拥有自己的小小工作室已属幸事,哪能动辄就“纪念馆”、“美术馆”,但草根虽小,也是这京城艺术族群中的一点一滴。



艺术园区的拆迁,损失巨大的自然是艺术家们。有朋友投资几十万余万装修工作室,被拆迁,自然颗粒无收。底层艺术族群连自己的生存状况尚不能自主,对硬性拆迁带来的损失都很难维权,又怎么谈得上安心创作呢?



在城市化的经济大潮中的艺术子民们,虽不能说“再次成为丧家之犬”,但不懂商业而被“边缘化”则是实打实的现状。城市化进程的悲哀就在于,能为科技创新园圈出诺大地皮的区域,却容纳不下一个个艺术园区。


英国在14、15世纪的 “圈地运动”中,让社会最下端的农民丧失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不知北京城这种硬性拆迁艺术园区的行动,会不会让怀梦深沉的艺术家们也失去创作的机会,不幸成为城市劳动力的一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高端状态,城市里面应该拥有繁荣的艺术景象,更多的艺术群体、更宽容的艺术创作环境,而不是驱逐和迁徙,更不是屏蔽与封杀。“没有艺术的国家是没有生机的国家”,缺少了大量民间艺术家和工匠们,城市又能余下些什么情怀呢?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政治与文化在此不断交锋,既作为概念也作为实体,时合时离。在圆明园画家村消失后的二十余年间,大大小小数十座艺术区在北京浮现又沉寂,上千位艺术家在北京各个艺术区驻扎又离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的当代艺术史就是一部北京艺术区的变迁史。



“艺术家是一个美好的职业,流浪则充满了艰辛和苦涩。他们为了艺术,会集于此,共同书写北京30年的艺术流变史;他们为了艺术,不断迁移,只为实现心中的艺术梦想;他们为了艺术,漂在北京,共同创造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


☆☆☆


北京十大艺术区

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

是国内名声最大也是最成熟的艺术区,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全国最有文化标志性的

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


目前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

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

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

众多文化艺术元素。


现今798已成为了

北京市的城市名片,

和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来这里,可以观厂房旧时模样,

逛画廊、赏雕塑,领会不完的艺术


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

这里以前是“画家村”,

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聚集地,

一栋栋的民居楼

被装点成极具特色的工作室。

现在园区内已经有超过5000名

艺术家工作、生活在这里。


这里有浓厚的文化气韵、

多种艺术形式、

多彩的人文景观、

还能看到各种艺术涂鸦~


草场地艺术区

草场地艺术区是离798最近的艺术区,

但又比798安静。

它是自发形成的,

定位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基地、

展示窗口、交流平台以及教学、

培训等多功能的文化场所。


年来,进入草场地艺术区的机构、

画廊等单位已有300多家,

已经成为继北京798艺术区后,

艺术创作氛围更活跃、更自由、

更具特色的艺术家的文化创意乐园,

被认为是真正纯粹的艺术区。


方家胡同

方家胡同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46号院,

号称“市内798”。

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文化

与市井生活的对话景观,

是一个以空间艺术与视觉艺术

为主体的创意园区,

里面还有一些文化创意公司。


46号院是深巷中的一个幽静院落,

这是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地带,

这里需要慢慢欣赏与品味,

这里所聚集的都是将艺术视为生活、

将生活视为艺术的人。


吉里国际艺术区

吉里国际艺术区

是集文化创意、新媒体、设计、金融、

互联网、高新技术、创意农业等产业的

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聚集地。

目前已吸引了60余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如著名艺术大师吴大羽、

张光宇的纪念馆,

著名旅法油画家王衍成工作室,

视觉艺术家陈漫工作室,

电影《大鱼海棠》的出品公司彼岸天,

全国第一家室内滑雪馆,

引领未来时尚生活方式的智能家居等。


一号地国际艺术区

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

被誉为"中国艺术硅谷",

是目前中国规划设计中

规模最大的艺术产业基地。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树林、绿地、

异国风姿的果园苗圃、

江南风情的私家庭院,

令人仿佛身处田园之中,

处处都是艺术的所在、美的所在。

在这里,城市与乡村、

现代与落后、时尚与朴质,

落差巨大的多样存在相互撞击,

交融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景。


二十二院街艺术区

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

是北京最具人文气质的艺术型街区。

以卓尔不群的设计外观

和极具人文关怀的建筑理念

入选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

被中国美术馆作为

中国现代实验建筑永久性收藏。


二十二院街的设计

融合了古典风格与现代气息,

集中了中国不同地区的

建筑符号与特征,

并融入了当代的元素。

成为一道独具风情的城市人文景观。


大稿国际艺术区

大稿是由废弃工业厂房改造而成,

是具有后工业感和当代意味的

国际型艺术区,

极富创意感和时代性。

在这里,你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

传统工业文化和新锐创意文化的冲击。


艺术区内清静幽深,

树木与建筑协调自然,

漫步在钢筋水泥的旧工厂房中,

穿梭在工业文明与信息时代的时空里,

畅游在古今中外的艺术文明中,

后现代文明给艺术家们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酒厂· ART国际艺术区

酒厂· ART国际艺术园

是由酒厂重新改造而成,

紧邻中央美术学院,

云集了大批国内优秀的艺术家,

也陆续进驻一些国际著名的艺术机构。

这里的画廊、艺术机构、工作室

基本保留了酒厂的建筑原貌,

只是建筑上稍加了一些修饰。

无论是热爱酒文化还是热爱艺术,

都值得来这里一看。


雍和艺术区

雍和艺术区坐落在

美丽的护城河畔,

于一片花红柳绿中间,

低调而沉静。


这里是北京城惟一一个

坐落于都市区的国际艺术区。

艺术区由4个不同风格

及面积的艺术空间构成,

经常举办各类国际大型展览及活动。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Copyright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8610-59282896
  ccf@ccf.org.mo
  Wechat:CCF-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