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經
(1911-1992)
1934年金陵大學(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國考察。1941年回國後,任金陵大學理學院副教授、教授、影音部主任。主編《電影與播音》月刊。建國後,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編著有《孫明經手記》、《抗戰前前夕萬裏獵影記》,譯有《使用錄像磁帶》等。
自貢
1911年生于南京,1934年畢業于南京金陵大學物理系。30年代,我國陸續引進了美國理科教學影片,孫明經一下子就被其獨具的魅力所吸引,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5年受金陵大學理學院之邀,開始自行攝制我國教育電影。同年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成立後,他醞釀攝制大型系列電影《中華景象》一片,并于1937年奔赴外景地。
在1938年至1945年間,孫明經多次赴川滇、川黔科學考察攝影。1938年對《自貢鹽井》的科考攝影具有特殊意義。抗日戰争爆發,日本侵略者瘋狂占領我國廣大沿海地區。這就截斷了我國廣大内地軍民食用海鹽的來路。當時内地特别是兩湖和部分西北地區己嚴重缺鹽,與日軍頑強對峙的第一線軍民亦面臨“無鹽淡食”之困擾。其實,我國除了海鹽之外,川西的自流井、貢井地區自古就大量産鹽,西南民用食鹽就出自這裏。
自貢,由于曆史嬗變,社會進步,其面貌早己今非昔比了。往時就地取材粗細不等的大量竹制管道,已被現代管道所取代。以人、畜爲動力的原始提灌方式也爲現代電動方式代替,鐵鍋手工熬制成鹽的土法,己被現代自動流程式幹燥工藝所淘汰。原始生産方式己進鹽業曆史博物館,作爲曆史遺存僅留下樂海井等單個鹽井作爲展示,孫明經拍攝的科考紀錄片真實的、形象的保存下這一曆史存在,給後人留下生動形象的視覺曆史。
雅安
高孝廉詞(姚橋)
大興鄉國民學校,鄉國民教育研究會和民衆代表處。
大興鄉中心國民小學表演體操。(1944-08-15)
最好的建築是中學——雅安明德中學(張家山頂)
1944年8月15日,大興鄉保民大會會場
街景——郵政代辦所,街頭是童子軍(小學生)巡邏。
鄉民觀看金陵大學師生的圖片展覽。
雅安的徐縣長和大興鄉45位70歲以上的老年人合影(沒有女性參加),這是最年長者。(1944-08-15)
徐縣長全家,沒有查到他姓名。
大興鄉公所工作人員在辦公,似乎多是知識分子或文化人。